《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这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刀耕火种 B. 休耕轮作 C. 精耕细作 D. 耒耜耕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平均增长 | |
官僚资本 | 1.84 | 42.2 | 2.22 | 12.0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0 | 12.41 |
合计 | 4.35 | 100.0 | 18.54 | 100.0 |
|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比重及增长:%)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平均增长 |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比重及增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
(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市民的整体素质
C.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D. 革命的彻底性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纽约股市暴跌
B. 生产的相对过剩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