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继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4年后,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美国将在10年内将宇航员送到月球。大量的政府投人使得美国在1969年实现了这一创举。材料最能说明
A. 军备竞赛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B. 美苏争霸加剧了东西方对峙
C. 美国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美国由此缩减福利国家规模
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的领袖们为了从欧洲旧政权的猛攻中逃生,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它要求所有公民都说法语来代替许多地方语言。这一做法
A. 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B. 加速了民主共和的进程
C.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进步
D. 摆脱了封建王权的束缚
亚里士多德说:“…这里还须辩明,即使有时国政仍须依使某些人的智慧,这总得限制这些人们只能在应用法律上运用其智慧,让这种高级权力成为法律监护官的权力。”这段话主要说明,古代雅典
A. 崇尚法治
B. 精英治国
C. 分权制约
D. 轮番而治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通过会议决议特别强调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并提出建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
A. 加速了土地革命的进程
B. 团结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广大民众
C. 推动了抗战高潮的到来
D. 反映了中共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剿夷”与“抚夷”的问题上曾摇摆不定。如果说(清政府)对外的“抚”字在鸦片战争初起时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让步,而到19世纪末几乎已成“降”的同义词。“抚”字含义的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 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博弈
B. 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深重
C. 清政府国际地位的下降
D. 不平等条约的发展延伸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创立,显示了封建皇权的上升和门阀士族势力的削弱,同时也是庶族地主势力发展的标志。由此可见,科举制
A. 使门阀士族失去了选举的权力
B. 促进了政治效率的提高
C. 解决了魏晋时选官制度的弊端
D. 有利于缓和君相间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