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是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实施分权的举措,并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材料一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起到怎样的社会教化作用?结合所学分析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
A. 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 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
C. 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
D. 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
柏拉图给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可见柏拉图
A. 极力推崇雅典的民主政体
B. 允许无知的群众来决定公共政策
C. 主张法律的权力高于统治者的权力
D. 认为“对不平等的公平对待必定导致不平等”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A. 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 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尖
C. 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 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明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明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
A. 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B. 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
C. 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
D. 奠定了民主政治社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