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相对于...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 )

A. 注重道德培养    B. 强调主体意识

C. 认同先秦儒学    D. 追求民主自由

 

B 【解析】 试题宋明理学本身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强调外在的天理,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是继承汉代新儒学,并融合佛道思想而来,先秦儒学仅是宋明理学的源头而已,故C项错误;两者都主张道德对自身的约束,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是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建筑师,广采博纳,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综合,构建一套新的儒学体系,为封建社会初期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A. 孟子

B. 韩愈

C. 董仲舒

D. 朱熹

 

查看答案

对于大禹的传位过程,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法家则说是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的。这种差异源于二者

A. 对占有史料考证的不同    B. 应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

C. 对诸侯争霸的态度不同    D. 在各国受到的重视度不同

 

查看答案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C. 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D. 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是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实施分权的举措,并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材料一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起到怎样的社会教化作用?结合所学分析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