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三大政策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前期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D.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题文)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 首倡民主与科学
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 实行三民主义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建立共和政体
D. 推动民主进程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 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 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 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