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 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 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 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 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 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 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主要文章。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独特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