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 用伦理纲常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B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A不正确;C是属于“伦理”方面的范畴;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 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 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查看答案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查看答案

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查看答案

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 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 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 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 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