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欧洲人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具有了独立的判断,没有反映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扩展,欧洲人直接阅读的书籍不一定是宗教书籍,故B错误;当时印刷术等技术的进步,使书籍推广范围迅速扩大,欧洲人可以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促进人文主义发展,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 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查看答案

(题文)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 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 物质富足,精神自由

C. 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 清心寡欲,讲究道德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查看答案

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 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C. 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 “钩勒工细”,“尽其精微”

 

查看答案

(题文)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