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 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题文)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成功失败,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种宗教观
A. 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B. 成为宗教改革的先声
C. 有利于树立教皇权威
D. 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题文)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 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