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称“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A. 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 后者兼顾知识与美德
C. 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 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
A. 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 B. 具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
C. 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日大篆,二日小篆……八日隶书。”《汉书·艺文 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C.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题文)“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 )
A. 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B. 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 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 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 “理”与“气”的地位 B. 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
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 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