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融合为一体
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 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C. 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 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
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
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题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强调的是修身养性。下列与之类似的是
A.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B.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C. “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
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