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 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 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 宗教信仰
D. 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以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 )
A.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
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 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不断地与人辩论,形成了一套严明的辩证科学,即问答式的方法来考查一切已有见解,并认为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将为个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材料中“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主旨是
A. 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B. 继承捍卫智者学派
C. 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善
D. 重视人的道德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