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矢志改革,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和参知政事等职。其中,相副职,分割其行政权的是
A. 签判
B. 知县
C. 通判
D. 参知政事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
B. 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C. 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D. 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2018年2月15号是我国传统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也被称之为“除夕”,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或忙忙碌碌,准备除旧迎新;这一天不论身在何方的游子,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中国人的这种“团圆”观念是受到以下哪种制度的影响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提到“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认为郡县制的推行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B. 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C. 容易出现地方势力分裂割据情况
D. 是秦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
A. 杜绝了官员的贪腐行为
B. 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C. 是统治者一时兴起的行为
D. 导致国库空虚,王朝崩溃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
B. 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
C. 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D. 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