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 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精耕细作
B. 铁犁牛耕
C. 封建土地私有制
D. 自然经济
均田制的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对这一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朝时开始颁布实行
B. 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C.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D. 利于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极端贫困
C. 自给自足
D. 精耕细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
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板而不及付印,北宋亡。金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板,后在金、元刊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