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 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精耕细作
B. 铁犁牛耕
C. 封建土地私有制
D. 自然经济
均田制的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对这一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朝时开始颁布实行
B. 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C.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D. 利于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极端贫困
C. 自给自足
D. 精耕细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