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王韬《瀛堧杂志》指出“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唯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与这种情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D.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题文)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题文)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 黄海海战
B. 平壤战役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这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