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 学习西方技术

 

A 【解析】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是从国威、国脉、乱民等角度反对的,这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利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维护统治秩序而非维护国家独立自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学习西方技术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虎门销烟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香港回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王韬《瀛堧杂志》指出“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唯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与这种情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D.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查看答案

(题文)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

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