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

(题文)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D 【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制度中与“祀”联系最密切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军功爵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文中的“制度”包括

①内外服制度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礼乐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现在所欲问者,只是各国对此问题,究取何种态度。俄国方面,因占领满洲之故,在最近期间,当可心满意足。假如现在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取得长江流域一部分,德国占据山东,则中国方面实无力加以阻止。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倘或一旦列强对于瓜分之事,果有妥协之望。

材料二  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摘自《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政局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认为瓜分中国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对此,你有何看法?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今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 香港

B. 台湾

C. 东北

D. 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