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周人很早就有建造宗庙的习惯,宗庙安置有代表祖先的木主,里面分建多少个“庙”则取决于宗主的等级地位。宗庙除了祭祀,还可以举行重大典礼、决定重大事情,具有礼堂的性质。与此相关的制度
A. 奠定了神权政治的基础
B. 破坏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C. 形成了族权高于政权的局面
D. 有助于稳定西周社会结构
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个人观念淡薄
D.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
——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围绕“体制与社会发展”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
历史时期 | 古代中国 | 古代罗马 |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
②公元前3世纪 |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 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 | 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
④公元3世纪 |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
⑤公元4世纪 |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
⑥公元5~6世纪 |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对比各个时期的特征,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阶段 | 演变 |
秦朝 | ①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汉朝 | ①②③ |
隋唐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
北宋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建立禁军 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明清 | 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 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 |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两对矛盾?其发展趋势如何?
材料二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二概括其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