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减少决策失误 C. 限制专制皇权 D. 加强中央集权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在于
A.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周人很早就有建造宗庙的习惯,宗庙安置有代表祖先的木主,里面分建多少个“庙”则取决于宗主的等级地位。宗庙除了祭祀,还可以举行重大典礼、决定重大事情,具有礼堂的性质。与此相关的制度
A. 奠定了神权政治的基础
B. 破坏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C. 形成了族权高于政权的局面
D. 有助于稳定西周社会结构
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个人观念淡薄
D.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