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B.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C.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D.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B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大臣可以对于君主的不当诏令加以限制,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不能体现皇帝昏庸在臣专权的表现,故A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决策权力分为草拟决策、审议、执行三步运行,门下省具有审议、封驳的职能,可参与决策,故B项正确;分割相权,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专制,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的门下省具有对诏令的审议和封驳权,属于行政权,而不是监察权,监察权属于当时的监察机构御史台,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搭配正确的是

A.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查看答案

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结论是

A. 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

B. 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

C.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D. 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

 

查看答案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减少决策失误    C. 限制专制皇权    D. 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在于

A.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