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哪些启示?

 

 

(1)特点: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 (2)实践: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3)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启示: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 【解析】 (1)由材料“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少数人的民主。由材料“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 (2)宪政主义强调宪法对民主政治和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意义,以制定1787年宪法为体现。同时,美国1787年宪法还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是联邦制,在权力分配方面实行三权分立。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新中国通过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得出结论。 (4)由雅典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和新中国的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它说明民主政治的多样性,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并且学习其他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材料三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明史》

材料四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的职权。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

B.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题文)1901年7月24日,清廷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的上谕正式颁布。上谕指出:“现当重订合约至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惟所派王大臣多系兼差,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额,以专责成。”这反映了清廷

A. 承认传统交涉机构存在弊端

B. 充当西方列强治华工具

C. 主动调整外交推动社会转型

D. 发展平等外交挽救危机

 

查看答案

《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 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 “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 《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查看答案

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C. 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