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B 【解析】 试题依据所学,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题干中所列出的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所掌管的宗庙、宫殿、皇帝生活、皇帝家族和亲戚;表明秦朝将与皇帝及其家族有关的事情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体现了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特点。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 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 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 “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查看答案

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 铁制农具

B. 祖先牌位

C. 青铜兵器

D. 皇帝宝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