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

“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A. 通判

B. 中书门下

C. 枢密院

D. 三司

 

D 【解析】 试题 由材料中“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计省”、“《宋史》”可知该机构在宋代是掌管财政权的,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掌管财政的应该是三司。A是地方监察,B是最高行政机构,C掌管军事,D掌管财政。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查看答案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位皇帝有可能是

A. 秦始皇

B. 唐玄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查看答案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查看答案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 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 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