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①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②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③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④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A. 通判
B. 中书门下
C. 枢密院
D. 三司
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位皇帝有可能是
A. 秦始皇
B. 唐玄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