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 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 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梁启超曾把清朝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刺史 B. 通判 C. 内阁 D. 军机处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下列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中,与材料大意相似的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中外朝制度 ③二府三司制 ④内阁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题文)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 秦律严苛细密 B. 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C. 皇权至高无上 D. 丞相大权独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