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无统属。”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是
A. 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 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C. 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D. 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到:“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
A. 打破了贵族特权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实现了社会平等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
A. 郡国并行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汉朝刺史制度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元朝的行省制度
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指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御史制度
D. 郡县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