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裴姓是伯益的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裴姓是伯益的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

——《裴氏世谱》

材料二据《裴氏世谱》载,河东闻喜(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在封建社会时期,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官居宰相之人高达59人。第3位宰相,裴绾,裴氏家族第十七世,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第41位宰相,裴度,裴氏家族东眷第十八世,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第59位宰相,裴定,裴氏家族第四十一世,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材料三《裴氏家记》历代均有人撰修,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最终成书。虽名曰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

(1)据材料一,概述裴姓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

(3)据材料三,概括族谱的现实意义。

 

 

(1)分封制的封地;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 (2)裴绾部门:决策;裴度部门:起草诏令;裴定部门:只管行政。 (3)凝聚宗族;传承文化;反映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人姓氏的由来和族谱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裴姓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分析得出。 (2)根据材料中的“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联系所学可知,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分别是决策、起草诏令和行政。 (3)族谱的现实意义,应当联系所学并结合材料中的“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等信息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下列关于“城邦”的解释最接近其本质特征的是

A. 公民国家

B. 城市国家

C. 民主国家

D. 联邦制国家

 

查看答案

据统计希腊的土地面积中超过80%是崎岖的山地只有不到20%的土地可供耕种境内也没有大河可资灌溉。这一地理环境直接导致了(  )

A.实行城邦政治

B.造船、航海业发达

C.粮食产量有限无法承受人口增长的压力

D进行海外殖民

 

查看答案

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A. 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

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 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

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

 

查看答案

“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 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帝尝召缙等日:“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品服。”又以立春目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日:“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稗益不在尚书下也。”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太祖

B. 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

C. 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

D. 内阁代替皇帝处理机密的重要事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