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B 【解析】 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A. 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B. 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

C.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 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查看答案

下列科技成果中,首先出现在唐朝的是

A. 《甘石星经》    B. 简仪

C. 实测子午线长度    D. 《九章算术》

 

查看答案

汉代科技多有创新,如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发明是

A. 造纸术

B. 灌钢法

C. 棉纺技术

D. 印刷术

 

查看答案

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发生在

A. 西汉

B. 北宋

C. 元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

A. 民贵君轻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制天命而用之

D. 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