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何”意)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何”意)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无”意)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无”意)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上)》

材料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1)兼爱。非攻。 (2)实行仁政,仁义。 (3)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意义:有利于缓和矛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局限性: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从墨子、孟子的思想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可以分析出墨子的主张。 (2)从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中可以概括出孟子的主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阶级矛盾的缓和、传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这些主张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些主张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查看答案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查看答案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查看答案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查看答案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