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分类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分类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事耕作
 

天象气侯时间
 

山川河流方位
 

战争兵器
 

服装居住
 

交通
 

文化娱乐
 

宗教
 

数量物性
 

比值(%
 

20
 

17
 

15
 

9
 

7
 

8
 

77
 

36
 

31
 

36
 

36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B 【解析】 殷商时代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所占比值最高,说明的是类的自我认识其实已经较深刻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是在后来的封建社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墨子》

材料四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请回答:

(1)归纳以上材料中各派的基本主张。

(2)材料四与材料二中的“德”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El食便很少发生。

_______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何”意)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何”意)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无”意)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无”意)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上)》

材料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查看答案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