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官商勾结腐败严重
B. 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 社会结构的变动
D. 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有学者认为秦朝统一中国的功绩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泯灭,新朝代继之勃兴,并且延续达四百年。据此可知
A. 儒家独尊的地位已经确立
B. 文化专制开始体现
C. 大一统思想得以延续
D. 汉朝推翻了秦朝的暴政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 分类 |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 动物狩猎畜牧 | 植物农事耕作 | 天象气侯时间 | 山川河流方位 | 战争兵器 | 服装居住 | 交通 | 文化娱乐 | 宗教 | 数量物性 | 
| 比值(%) | 20 | 17 | 15 | 9 | 7 | 8 | 7.7 | 3.6 | 3.1 | 3.6 | 3.6 |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墨子》
材料四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请回答:
(1)归纳以上材料中各派的基本主张。
(2)材料四与材料二中的“德”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El食便很少发生。
_______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