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
A. 《尚书》
B. 《墨经》
C. 《老子》
D. 《论语》
“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 朱熹的格物致知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
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说:“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上述观点
A. 迎合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B. 体现社会变革时期的需要
C. 融合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D. 完全背离传统的民本思想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政府开始颁给州县官员格式固定的“历子”,令一一填写。其内容包括户口税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诱流民、公平执法、摒除盗贼等项目。任满时携至京师,以,为年终考核及终任以后赏罚升黜之凭据,“敢有妄书功劳”者皆予除名。据此可知
A. 完善地方考核利于中央集权
B. 廉政与监察是强化皇权的关键
C. 制度的创新受到时代的局限
D. 保护小农经济是政策的出发点
下图是保存至今的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商标及其铜模板,上面标明了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正中是该店铺的标志——一只白兔,两边写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写的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进行的研究或得出的结论确有( )

①我们可以研究宋代手工业某些部门的生产情况
②我们知道宋代手工业一些部门已经有了商标、广告意识
③我们可以研究宋代雕版印刷的某些技术
④我们可以断定宋代的济南是全国的手工业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而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材料说明
A.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 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