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行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董仲舒:德主刑辅,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法源于君(皇权至高无上),注重社会等级。西塞罗:自然法至上,高于人定法,人人平等;法律至高无上,具有权威性。 (2)背景: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小农经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商品经济发展,共和政体,人文精神的影响。 价值: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德主而刑辅……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言出即法”,据材料二“自然法具有至上性……普遍存在,永恒不变……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德主刑辅、儒家经典、皇权至高无上、社会等级、自然法至上、人人平等、法律权威性等方面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2)本题根据材料一“汉代董仲舒”,据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晚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商品经济、共和政体、人文精神等方面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制影响、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思想的宝贵遗产等方面回答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余珊珊《东风西渐:中国瓷器的荣耀》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政治原因。

 

 

查看答案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一定的形状和颜色,闻到某种香气,尝到某种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后给这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苹果。与贝克莱思想接近的一组思想家是

A. 朱熹、王守仁    B. 王守仁、普罗泰格拉

C. 王守仁、卢梭    D. 普罗泰格拉、卢梭

 

查看答案

(题文)“(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

A. 中书省与行省制

B. 中书省和枢密院

C. 枢密院与宣政院

D. 行省制与御史台

 

查看答案

《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A. 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    B. 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

C. 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