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 占卜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C 【解析】 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导致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故C正确;占卜制是神权巩固王权的工具,排除A;宗法制是按照血缘等级分享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B。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王位世袭制

C. 井田制

D. 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

 

查看答案

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A. 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 宗法等级观念加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行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余珊珊《东风西渐:中国瓷器的荣耀》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