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

B. 设立丞相

C. 设立御史大夫

D. 设立太尉

 

C 【解析】 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张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设立丞相负责政事,设立太尉负责军事,排除BD,选C;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C. 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 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A. “精耕细作”特点

B. “重农抑商”思想

C. “自给自足”形态

D. “靠天吃饭”观念

 

查看答案

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己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

A. 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B. 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

C. 文献史料真实可信

D.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 占卜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王位世袭制

C. 井田制

D. 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