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A. 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 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C. 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 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 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 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 有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 推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C. 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 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走长途而赴京试”,且出行简朴,“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这说明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重农抑商 B. 商人勤俭持家
C. 徽州山多地少 D. 南方经济衰弱
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B. 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
C. 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 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宰相制度的废除
B. 内阁制度的建立
C. 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三司制度的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