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

《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 因地制宜

B. 多种经营

C. 商品生产

D. 重农抑商

 

A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选项可知,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与材料“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相符合,故A项正确。多种经营指生产活动涉及多种领域,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没有涉及商品生产,排除C项。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商业、抑制农业,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人物的恩惠更大。”对该项发明阐述最准确的是

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 炸毁了封建骑士阶层

C. 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D. 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查看答案

(题文)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

A. 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 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 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 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查看答案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查看答案

(题文)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 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 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 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 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查看答案

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认为: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是

A. 程颢

B. 陆九渊

C. 朱熹

D. 王阳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