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学说虽经多次变衍,但其基本宗旨仍一脉相承,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学说虽经多次变衍,但其基本宗旨仍一脉相承,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民本主义的凤凰扬起它强劲的双翼。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从逻辑关系看,前者是后者的哲学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政治延伸。

——摘自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

材料二  对于唐代儒学的兴盛,有两种现象可供讨论:

①时为秦王的李世民于秦王府设文学馆,广引南北硕学名儒十八人为学士,赡给丰足,轮番供值;即位之后,又精选天下文儒之士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讨政事。当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朝境内习儒谙经蔚为风气。

②高丽、百济、新罗等,亦遣派子弟请入国子学随名儒晓习经籍。由于新罗等在各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西方汉学家常视之为唐朝的微型翻版。在19世纪西方影响传入之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本主义在儒家学说中的体现。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阐述:①“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出现的条件。②“高丽、百济、新罗等,亦遣派子弟请入国子学随名儒晓习经籍”的影响。用一句话概括唐文化的特点。

 

 

(1)孔子希望统治者推行“德治”;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学说;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侧重阐述①,条件:贞观之治的出现;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求贤若渴,延揽人才;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士人对功名的追逐。 侧重阐述②,影响:传播中国文化和典章制度,促进中外交往发展,推动东亚文化圈形成。特点:唐文化具有多元的色彩 【解析】 (1))结合所学,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希望统治者推行“德治”,要求统治者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学说,奠定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除此之外,还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 (2)第一小问,由材料“秦王的李世民于秦王府设文学馆,广引南北硕学名儒十八人为学士,赡给丰足,轮番供值;即位之后,又精选天下文儒之士……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讨政事。”可见贞观年间,科举制完善,而李世民重视人才,崇儒尊孔,当然也和士人对功名的追逐相关。由材料“西方汉学家常视之为唐朝的微型翻版。在19世纪西方影响传入之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可见,材料二侧重于传播中国文化和典章制度,推动东亚文化圈形成。第二小问,由李世民对儒学的太多和唐朝文化辐射周边国家来看,说明唐文化具有多元的色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 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 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 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查看答案

(题文)这场运动“让人们反思神权政治和贵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欧洲(也包括美国)得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该运动

A. 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教庭的迷信

D. 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

 

查看答案

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15世纪学者曼内蒂说:“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有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然后人们接受了它并使之更美丽、更荣华与更典雅”。据此可知,曼内蒂

A. 倡导宗教信仰自主性

B. 表达了新兴阶层的价值取向

C. 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 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最高峰

 

查看答案

古希腊某著名哲学家提出“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位哲学家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