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C 【解析】 根据“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表明明朝中枢权力运行较为讲究有序,C正确;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的重要措施,A错误;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B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姓名

本官

身份

卫长君

 

外戚

卫青

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

外戚、功臣

霍去病

骠骑将军

外戚、功臣

霍光

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重臣、外戚

金日磾

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

功臣

 

 

A.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

 

查看答案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这说明当时

A. 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

B. 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

C. 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

D. 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

——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学说以“二帝三王”之美好时期为逻辑起点,然后揭露和批判“三代”以降诸多“为天下之大害”的暴君统治,最后以恢复“三代祖治”为救世之道作为逻辑终点黄宗羲仍是一个追求纲常世界的儒者,他的政治思想仍是儒学之民本思想。他不仅直接参与了维护这个纲常世界的政治实践,而且还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学术努力。然而,尽管他不否定君主制,但他毕竟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揭露和猛烈批判;尽管他不否定皇权,但他毕竟主张民权的最大化,把皇权限定在最小化的程度上。如果说黄承羲的哲学思想是对七百年宋明道学的修正,那么,他的政治思想就是对两千年民本思想的深层次开发。

材料二  卢梭说,尽管他的学说所要彰显的根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即民主,但民主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谋得“全体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可以归结为两大主要的目标:即自由与平等”。他不仅抽掉了君权的道德基本基础,而且也抽掉了君权的理性基袖。卢梭从学理上赋予了人民一项根本的政治权利人民主权。他的学说是“必须是”的理性判断,这种理性判断不仅改变了法国的现实,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卢梭政治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二者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二者政治思想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