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或者大会决议,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向冲突地区...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或者大会决议,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向冲突地区派遣不具有强制力的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的行动。从1948年6月到2001年7月,联合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A. 避免了地区冲突对国际和平造成的威胁

B. 防止了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C. 是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重要机制之一

D. 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没有避免地区冲突对国际和平造成的威胁,故A项错误;二战以来西方某些大国经常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涉及的是政治问题,和经济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安全,成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重要机制之一,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主要学派

观点

“正统学派”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修正学派”

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后修正学派”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新冷战史”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

 

 

A. 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 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 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1936-1945学年度全国中学学校数发展趋势

从图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 有利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B. 我国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C. 教育与救国相结合的特点    D. 发展中等教育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查看答案

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

A. 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迁调整法制战略

B. 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

C. 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 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

 

查看答案

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A. 倡导民主意识

B. 扩大自身权力

C. 反对政府改革

D. 打压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A. 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 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 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