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A. 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 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论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这次访问
A. 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
B. 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 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D. 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 “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 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或者大会决议,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向冲突地区派遣不具有强制力的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的行动。从1948年6月到2001年7月,联合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A. 避免了地区冲突对国际和平造成的威胁
B. 防止了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C. 是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重要机制之一
D. 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
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主要学派 | 观点 |
“正统学派” |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
“修正学派” | 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
“后修正学派” |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
“新冷战史” |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 |
A. 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 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 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