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的一个侧面是社会对变动的适应力。仅只有变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的一个侧面是社会对变动的适应力。仅只有变动并不足以促成现代化,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变动可以改造社会,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也可以摧毁社会,使之成为一堆废墟。“变”不一定是好事,只有对变动的迅速适应,才体现社会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是现代化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

——摘编自钱乘旦《变动与适应》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示例:工业革命与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机器取代手工,工厂取代工场,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但英国政治存在保守性,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以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他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不相称,因此要求分享权力。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希望改变经济地位取得选举权。面对这些问题,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后又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取得选举权,新的政治平衡随之产生。可见,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是英国现代化成功的关键。 其他论题亦可,如工业革命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社会结构的变动与议会改革、变动与适应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等。 【解析】 本题是个开放型的题目。从材料“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中概括出材料的观点;然后结合世界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观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法律领域的巨大变化很容易被忽视。在帝国时期,大量法令、条例和契约,由没有任何个体自由观念的皇帝强制实行,决策权与执行权并没有分离。正是因为没有成文法,从君主意志出发的行政准则,才会贯彻一种道德秩序、礼制以及圣旨。

成文法从原则上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直到1900年后,它才被采纳。法制改革运动肇始于清末新政,当时清廷设立法部,建立独立的终审机关大理院,创立新型的现代法院系统,同时废除肉刑,构建现代监狱体系,拟定刑法、商法和民法,并起草宪法。清廷于1904年奏准颁布了《公司法》,这并不比英国和德国于19世纪60年代实行同类法典晚多久。1911年之后,法官的独立性在理论上有了保障,而政府的行政和司法职能正式分离,刑法做了普遍修改,并被强制实行。民法内容不断丰富,最终在1929年颁布了《民法典》;1935年,一部新的《刑法》生效。从以上可以看出,政府持续致力于司法改革是受到了他国模式的极大激励……。在国民党统治的1927年到1946年,各项法律分类清晰明确,与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律师和法官制定的别无二致。

——摘编自(荷兰)冯客《简明中国现代史1912—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传统法制与现代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A. 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 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查看答案

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论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这次访问

A. 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

B. 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 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D. 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查看答案

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 “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 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查看答案

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