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派文臣任知州”“设置通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个王朝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在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地方权力削弱
C. 君主专制加强
D. 监察制度完善
唐制,皇帝朝见百官后,另和宰相讨论,旁人不得参加,门下省的谏官例外。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可以由这些“言者无罪”的谏官来讲。由此可知,唐朝谏官
A. 主要的职责是秉笔直书
B. 一定程度缓冲了君相矛盾
C. 是门下省的上一级机构
D. 凌驾于皇权之上
以下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叛将而无叛吏
B. 权力过大,造成藩镇割据
C.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D. 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只凭皇帝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对国家的统治,于是设官分职。隋唐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分工所采取的措施是
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二府三司制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