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
A. 周王 B. 诸侯王
C. 卿大夫 D. 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等,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万国法》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据《全球通史》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万国法》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材料二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偏》、《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赦》的合称。《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体现了哪些原则?结合所学指出《民法大全》在罗马法历程中的地位。
“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由材料可以说明罗马法
A. 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B. 适用于各个国家
C. 符合现代人生活规律
D. 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 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 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 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 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 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 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