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侧信息概括了中国某朝代的部分特征,这时期应是
A. 唐代
B. 明代
C. 元代
D. 宋代
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 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B. 文献史料真伪难辨
C.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 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
A.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
B. 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
C.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D.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
A. 周王 B. 诸侯王
C. 卿大夫 D. 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等,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