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揉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D 【解析】 试题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如果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如果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如果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东西方世界不同程度地巧妙运用妥协艺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年间的这个妥协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不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新军,还有立宪党人,当然还有清廷,都有所坚持,有所妥协。

——马勇《辛亥革命的发生与结束》

材料二: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革命党人“有所坚持,有所妥协”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几对矛盾。1787年宪法是如何调和这些矛盾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查看答案

近代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氷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

(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指出: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创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主张

A. 城市中心武装暴动

B. 创建工农联盟

C.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 “工农武装割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