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政治爱国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瞢醒国人。(3分) 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辛亥革命)。(2分) (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3分) 因素: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2分) (3)新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证: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大捷配合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相关的史实均可)(4分) 【解析】 试题(1)“原因”结合材料一中“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由 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 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和所学戊戌变法时中国的政治特点进行综 合分析即可作答。“活动”结合所学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开展的 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活动的史实作答即可。 (2)“主要表现”可根据材料二中“全国各大中 城市几乎都有响应”(范围广)、“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 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参与阶层多)、“影响也大 得太多”(影响大)、“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人数多);“因素”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影响范围广”与当时的电讯、报刊的发展有关;人数多说明民众关注国事,与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有关;“参与阶层多”说明新式教育的推广。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新特点”根据材料三中 “(1937 年)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可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告诉法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罗马帝国“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句话?

(3)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的方略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B. 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C. 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D. 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