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君主专制集权    B. 君臣共理国政    C. 君权兼并相权    D. 君臣分工明确

 

A 【解析】 由材料”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可以知道,材料强调了君主要“设其本”、“治其要”、“操其柄”。相对于君主,大臣是“操其末”、“行其详”、“常其事”,由此可以知道材料中强调的是君主专制,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君臣共理国政,B选项排除。君权兼并相权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君臣分工明确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  B.土地和种子  C.土地和人民  D.人民和粮食

 

查看答案

《诗经•小雅•北山》中说,周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有的史学家认为这“并没有说出周王室……的真实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A. 周代的疆域比较狭小

B. 各诸侯根本不听命于周天子

C. 周天子的社会地位较低

D. 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区域有限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官,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这主要反映出

A. 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 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C. 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

D. 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太祖在位时,共开榜15次,取进士188人。到太宗时,开榜仅8次,共取进士1487人,录取者的待遇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宋太祖后,举人通过“省试”后还必须要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新中的举人就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那些主考官的门生。

材料二宋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官”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职”指文官的荣誉头衔,并无实际职务;“差遣”则指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北宋时期科举制获得的新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统治者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的目的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北宋统治者治国策略的总体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汉朝时期丞相的政治地位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在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如何体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

(3)从以上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吗?

(4)依照材料三孟德斯鸠的观点,分析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