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龙和凤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图腾,北方(中原地区)尊龙;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据统计...

龙和凤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图腾,北方(中原地区)尊龙;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据统计,在屈原的辞赋中龙和凤各出现了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头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南北地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B. 传统的分封制遭到破坏

C. 战国时政治中心已移至南方

D. 周朝的礼乐制已分崩离析

 

B 【解析】 由材料“龙只是凤的坐骑”“凤站在龙头上充当舵手”可知楚国把自己的图腾的地位置于中原的图腾之上,说明其已不“服从”于中央政权(周王朝)的权威,即不认同和周王朝之间大小宗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秩序的破坏,并不是强调南北文化的差异,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治中心的转移,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礼乐制,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

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两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均继续有效。二、赔款外债照旧承认,仍有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们同盟会素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追求的”至完美的国家“是怎样的国家?他能否建立起这样的国家?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指出材料二《宣言》存在的缺陷。后来这种缺陷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请分析实现转变的因素。

(3)材料三中“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果真如此吗?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公约可以简化如下: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美国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照搬了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

C. 完全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查看答案

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 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

B. 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C. 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D. 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